環境倫理:王鑫老師的思想遺產與永續發展之路

王鑫老師的遺著《環境倫理:古今環境思想與自然之道》這一本鉅著,在萬眾矚目之下,終於要問世了。
從王鑫老師這本書的扉頁初稿「作者簡介」中,我們和王鑫老師的公子王曉鴻教授,還有助理許玲玉博士多次的推敲,包含本書的封面關於王老師的介紹,以及大家對於官員和學者聯合推薦排序的仔細討論,在在說明這一本書在出版上的不容易。
感謝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吳欣修署長推薦。從內政部營建署,組織改造為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跟國家公園署,又是另外一個時代的來臨。
這本書有七章,王鑫老師依據符號學,以及詮釋學,進行傳統文化的分析。他最喜愛討論布迪厄的「場域學說」跟「慣習理論」,當我看到從古今思想與自然之道,和西方文化進行強烈的碰撞!形成一股思想宇宙奇幻的大霹靂,我不禁淚如雨下。
從環境倫理大師楊冠政教授、王鑫教授陸續謝世!我們這一代,拿出什麼「環境倫理」,向下一代敘說。各種政府和企業做的「環境上不公義」、「社會上不公義」,層出不窮。吾輩一介學子只能夠書空咄咄,有什麼作用!「百無一用是書生啊!」
想到王鑫老師三十年前在教育部,帶領我在環保署時代的「衝鋒陷陣」,現在我是自慚形愧呀。在整理王老師遺著的過程中,想像過去「行走江湖」,任憑翱翔,現在是在江湖的「鋼索中行走」,不禁更為戰戰兢兢。
王鑫老師以最犀利、最批判的「量子」角度,進行大破大立的環境倫理說明。「聞所未聞!見所未見」,顛覆了我們對於以往王老師溫文敦厚的「暖男思惟」想像。
這是一本跨世代的學術鉅著,帶領我們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新紀元,請期待。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

潔西卡.諾黛兒的書《隱性偏見》

這本書的英語是The End of Bias,翻譯成中文是「終結偏見」。潔西卡.諾黛兒,她是哈佛大學、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畢業的傑出美國記者,長期觀科學跟文化領域。潔西卡.諾黛兒這一本書也和Decent Work有關。談論包容。尤其是如何減少人類的優越感所帶來的問題。作者擁有哈佛大學物理學學位。明尼亞波里斯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視覺藝術證書,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詩歌碩士學位。她是傑出詩歌研究員。她雖然是念物理。後來改當記者、電視節目製片人、詩人,以及作家。所以這本書看起來不枯燥,抽絲剝繭,很有詩韻。
有意思的是她以一種種族、性別、財富、黨派、地域之分別心等案例分析,來說明人類擁有偏見的一種本能。我想,這也許是人類「貪愛、執著」的本能。她說:「我們會受到不同的對待原因只有一個,就是我們的身體在這文化中具有一種意義,而這個意義附著在我們身上,就像一層無法被剝除的薄膜。」

她說,法律有沒有辦法解決偏見的問題,她認為法律限制了最糟糕的歧視,但是改不了更為微妙的人際互動。「法律創造了下限;眾人決定了上限。」

諾黛兒在哈佛大學念物理,後來當記者。她的文字非常的優美,好的譬喻文字,唾手可得,例如:「偏見交織在文化中,就像一條銀線交織在布料裡。在某些光線下它明亮可見,在另一些光線下,則幾乎難以分辨。而你相對於那一條閃亮絲線的位置,決定了你能否看見它。」
過去我自己的研究,主要是討論「框架」人類的親環境行為,也就是說:「如何減少系統性的偏見」。偏見來自於「刻板印象」,也就是根深蒂固的想法,這也是一種非常微妙的「偏見」。我們何得知我們會不經意的展現這一種情緒和好惡,就像是我們不喜歡,會「嘴巴一直碎碎念」,但是我們展現的「肢體語言」,同時會讓人不快,讓人也會感受得出來;我們一不高興,一不稱心如意,臉色就是會「嫌棄」。臉書、LINE中的「同溫層」語言,越來越會相互攻訐,相互謾罵,我們的生活,活得越來越「同溫層」。
這也許是一種口舌是非,這是個「巨門星」降臨的年代。我自己是巨門星坐命,一不高興就胡說八道。
諾黛兒認為,在疫情中,我們產生偏見、教育中產生偏見、醫療提供者產生偏見、警察執法也產生的偏見。偏見不僅剝奪了個人的未來,也剝奪了各領域中的人才。
我想到了江懿德博士的論文,他研究「親環境行為的障礙」。我覺得不要設限,相對的限制,是限制這世代的進步。研究「障礙」,比較知道「障礙」在哪裡。
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她所講的一句話:「在解碼的火焰中顯現出來」;她是說自己是否也會落入「寫作偏見」當中。在一些論述當中,是否也會產生一些「偏見」。
如果,這一本書也有「偏見」,這真的就是好笑了。因為自己看不見就是自己。
《隱性偏見》這一本書,有一個很有趣的見解叫做priming ,中文翻譯叫做「觸發」或「促發」。如果我們一直在暗示「受試者」這個是「環境教育」,這個是「環境行為」的字眼。受試者會覺得看到東西,都是正面的,都是美好的環保。但是當我們暗示這是「漂綠」。受試者看到任何的東西,都感覺好像是「漂綠」。所以「做環教」,是一種品味跟美德,但是做「環教研究」,總是還是要找一些「闇黑面」,就是從不一樣處,找出可以切入的研究點。就像是當年懿德做環境教育的「障礙」,我也在思考「反環境教育」背後的心理成因。
「一落言詮。即一無是處。」我想到了金庸武俠小說《笑傲江湖》中「獨孤九劍」。任何的招式,一定都有破綻,我們如何減少偏見,而不落入偏見的窠臼。就是我們要做的,就是作者所說的:「這本書是一個開始」。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

文科人與技術人:當阿呆碰到阿宅?

方偉達老師 2018年09月08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

最近學界瀰漫了一股焦慮的氣氛,是否要向人工智慧(AI)靠邊,學界引起很大的爭議。我的博士論文因為適用類神經網路做的,2007年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(改制為中國科學院大學)向五百位碩博士生演講,就是講的是龐大生態調查的數據庫如何分析。上個月碰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王艷芬副校長,我還特別提到此事。人工智慧(AI)在自然科學界有其一席之地,但是在人文社會科學界,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分析,引起的爭議波濤不斷。我認為,大數據分析是人工智慧最後提升人類欲望的一種想望,也是人類想要朝向一種無所不知的企圖。但是在計算數據不斷更新的這一刻,我看到的是文科人的焦慮。 Continue reading “文科人與技術人:當阿呆碰到阿宅?”
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

談《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》

方偉達老師 2017年7月3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

00010003_01這一本書,終於在五南上架了。心中很高興。當然,這是不是第一本書,第一本針對華人學者投稿國際期刊的實務寫作專書,也許可以討論。中國大陸學者很早就出了探討期刊寫作的書,目前在美國任教。例如,[美]金坤林教授(2008)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《如何撰寫和發表SCI期刊論文》,就是一本探討如何投稿SCI的工具書。又例如,[美]陳建宏教授、姚宏昌教授(2016)在浙江大學出版的《學術牛人之教戰手冊:在國際社科TOP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訣竅》,這是探討SSCI的工具書。如果我說我是在(也就是位於)華人區域(每天聽說讀寫都是中文),寫作的第一本投稿國際期刊的實務寫作專書,也許可以。為了寫這一本書,在投稿SCI、SSCI、Ei、TSSCI的過程中。我覺得ㄧ本書要涵蓋了自然科學+社會科學,甚至是社會科學的量化+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,全部加起來,甚至加上研究方法+研究哲學,才能夠畢其功於ㄧ役,探討了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。所以,我自己的實驗投稿過程,相當艱辛。很多期刊投稿,是為了寫書而投稿的實驗作品。 Continue reading “談《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》”
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

《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》出版前小記

方偉達老師  2017年6月13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

19054988_1314411612000239_3970735704535583565_o我很喜歡殷海光的《思想與方法》,我在研究方法和西方哲學思路上面,得助於這一本書。我想到他當年出版《思想與方法》(文星版,1964)時,不過45歲,他在5年之後,就因為胃癌過世了,過世的時候,不到50歲。我喜歡他的書,不代表我完全認同他的邏輯思惟。我惋惜的是,因為他的工作太忙,忙於臧否時事。對於人生哲學以及對於未來世紀更有貢獻性的專書,未能專注心力進行論述。尤其,知名的思想辯證書籍,就只有這一本類似選集的讀物。殷海光要專心論述,要忘卻政治壓力以及世俗的惡評,並且靜下心來進行系統化的著書,而不是只有從報章雜誌上進行選輯編纂,因為系統性不夠。我覺得以殷海光的聰明才智,他如果專心進行系統性的論著,會對於21世紀中國思想史的影響更大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》出版前小記”
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

我看《人類大命運:從智人到神人》

方偉達老師  2017年3月4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

16991652_1208166452624756_3635202776999376132_o從「人類主義」到「後人類主義」?

哈拉瑞是我喜歡的一個作者,最近2017年天下文化發行了他的2016年9月出版的《人類大命運:從智人到神人》(Homo Deus: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)中文版。剛開始看的時候,我感覺到,我是不是看錯書了呀。哈拉瑞談到21世紀的人本主義(humanism),討論了「長生不死」、「幸福快樂」,「化身為神」的21世紀主流人本思想。我剛看到了時候,產生了厭惡感,哈拉瑞甚麼時候變成了唯物主義的大腦科學者? 以上談的「長生不死」、「幸福快樂」,「化身為神」,是一種人類高度仰賴科技,自我膨脹的一種說法。這些想法,和道家思惟很像,都是渴望靠著藥物和修練昇天,只是道家講求精氣神的修練方式,和唯物論的大腦科學主義者「置換器官、喝藥自嗨,運用科技」,所換取的「長生不死」、「幸福快樂」,「化身為神」方式不同,但是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。其實,在理論我們並不陌生,在中國傳統來說,這種自私自利的利己思惟,已經流傳甚久。 Continue reading “我看《人類大命運:從智人到神人》”

FacebookGoogle+Twitter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