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偉達 撰 (原文刊登於國語日報 《哈佛隨想》)
華登湖位於麻州康克德鎮的南邊,距離波士頓西方約四十分鐘的車程。在1845年,大衛.亨利.梭羅隱居在這裡二年,並在二十九歲時開始寫《湖濱散記》這本書,將他隱居在華登湖的故事,鉅細靡遺的寫出來。
在梭羅的年代,華登湖有半英里長,周長約一又四分之三英里,面積約六十一英畝半,步行一周要一個小時。梭羅在湖濱散記中,形容華登湖時說:「華登湖位於天地間,有時蔚藍,有時翠綠。從高處眺望,它反應著穹蒼的顏色,但近岸看來,靠砂處是一片泛黃。然後遠一點是淡綠,再遠一點是湖心深綠。」
在梭羅的妙筆下,華登湖成為隱居者的世外桃源。梭羅為什麼要在二十八歲時,就選擇隱居生活呢?他雖然隱居山林,但是他在山林間生活時,還不斷的到康克德鎮跑。梭羅可能為了體驗人生,提倡回歸自然的生活路線,才有二年的山居生活吧。
梭羅出生在康克德鎮,五歲時,隨著外祖母瑪麗到華登湖玩,華登湖的景色,深深印在梭羅幼小的心目中。等到成長時,因為經濟拮据,家中只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,於是梭羅以剛好過關的成績,勉強進入哈佛大學。
梭羅在學校時,沈默寡言,喜歡沈思。高中時,同學給他的綽號是「法官」;到了大學,同學形容他冷峻,不容易親近。梭羅回憶起大學生活時,他想到高昂的住宿費,他說:「在哈佛讀書的學子,每年房租就是30元以上(1845年物價,2005年為10000元,約合新台幣33萬元)。這還是住在四層樓的學校宿舍呢。」「我們每年投資了可觀的銀子在教育經費上,但是不是用刀口上呢?學校砸了那麼多錢蓋宿舍,但是宿舍吵雜,讓人很難唸書。」「從這個角度來看,這種傳統教育體制,造成一批批五穀不分的士大夫。」梭羅尖銳的評論。
在哈佛大學唸書時,梭羅感到不快樂,同學覺得他憤世嫉俗,和當時的主流價值觀截然不同。十八歲那年,梭羅發現得到初期的肺結核病,暫時離開學校。後來身體康復時,回到學校唸書。二十歲畢業時,在畢業班五十位學生中,他排名第十九。畢業後,梭羅的生活過的很慘淡。他和哥哥約翰開始在康克德鎮教書,並成立新學院。二十四歲那年,因為約翰身體不好,他們關閉了一手創立的康克德學院。第二年,約翰被剃刀割傷,得到破傷風,因為家裡窮,沒有錢看醫生,十天之後約翰死在梭羅的懷中。憂鬱的梭羅,後來在二十八歲時選擇到華登湖隱居,住了二十六個月。他回憶起大學生活時慨嘆地說:「在哈佛大學蜂房中用功讀書的學生,正像沙漠中回教徒的苦行僧一樣孤獨呢!」